余姚歷史悠久,人文会萃,素有 " 东南名邑 " 、 " 文献名邦 " 之誉。同时,既是道家洞天福地,又多释教梵宫宝刹。隋唐以来,更有不曾出家之信士,在家念经拜佛,修身养性。至西元 1934 年,姚城知名士绅李少坦先生发起筹建佛教居士活动场所。得到王愧南、毛契农、张星极、张啟釗、孙丽章、毛存儿(女)等当地名士热心支持和赞助,在北城金锁桥南(今阳明东路、劳动路交匯处之工人文化宫)建成由主楼、厢房、水池、假山、花圃组合的大院,定名為 " 余姚佛教居士林 " 。二十几年间,一直成為居士们讲经诵佛,举办善事的处所。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按政府通知暂停活动。 中共十一届叁中全会后,县、市政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鉴虞居士林原址已改作他用,由施笔炎、孙伯莹等居士发起重建佛教居士林,并虞 1995 年在胜归山南鹿落成,重新开展正常的佛事活动。但是,由虞胜归山新址建筑面积较小,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居士们的活动,同时与胜归山西元整体佈局不相协调,虞是, 2005 年夏,由居士孙儒堂、虞建斐等组成的筹建小组提出了移地建设方案,得到市政府宗教主管部门同意并报经上级宗教主管部门批復。准予在南城黄山公园选址新建。在政府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 , 在十方居士热心赞助下 , 新的佛教居士林建筑工程正顺利进展之中 , 一个规模可观的佛教活动场所、一个风格典雅的游览景点,即将展现在浙东姚江之滨。还望海内外广大佛教善信,慷慨解囊,共襄盛举,以期“唯我净域,出要良津,胜业可久,辉光日新。”(唐贤虞世南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