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
·低碳环保
·多元文化
·历史地理
·建筑农业
·文学戏曲
·琴棋书画
·中医养生
·汉服礼乐
·民俗节日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学书刊 > 琴棋书画

中国书法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入选理由】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24

弹琴录要

关于古琴演奏的论述,历来多有。其中较有系统而又比较详细的有元明间冷谦的《琴声十六法》、明代徐青山的《溪山琴况》、清代苏景的《鼓琴八则》、清代蒋文勲《右手纪要》、《左手纪要》四种。此外散见于有关古琴文献…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22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佛家思想

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其教义迅速为民众所接受,为文人所推崇,其佛理与中国文化互相吸收、融合,得以快速发展,尤其是禅宗的出现,对传统文人的人生追求、文艺创作、审美趣味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佛教最终和儒、道两家三足鼎立…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18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道家思想

道家对古琴美学思想影响深远。《老子》崇尚自然为美,排斥人为之乐、有声之乐,推崇“淡兮其无味”的音乐风格,倡导自然、无为、体现道之精神的“大音希声”。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自然观,主张“法天贵真”,对束缚人性、…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15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儒家思想

“琴者,禁也”,是传统古琴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题。古琴言禁始自汉《新论•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后被《白虎通》加以发展,一直影响了其后近两千年中国的古琴美学发展史。“琴者,禁也”突出代表了儒…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13

书体简介

1:甲骨文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12

书法的简介

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10

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09

十大古琴曲

十大古琴曲1.秋水2.佩兰3.流水4.平沙落雁5.潇湘水云6.高山7.梅花三弄8.广陵散9.醉渔唱晚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08

古今重要的琴论简介

古今重要琴论著作简介《新论--琴道》:琴论专著。汉代桓谭作。原书已佚,清代有几种集佚本。《后汉书棗桓谭传》说此篇未完成,由班固续成。现存残篇中包括琴的史论和琴曲解说。介绍琴曲有《尧畅》、《舜操》、《禹操…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06

古琴造型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05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04

古琴的结构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像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02

古琴的演化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01

古琴的发展

自古琴产生至今,历代都有对古琴的记载。周朝:作为宫廷里雅乐伴奏,以弹右手散音为主,弦数由五至二十七弦不等。主要作为歌唱的伴奏。作为纯器乐弹奏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见于《吕氏春秋基本定型,左手指法已…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3.00

古琴的起源

古琴,亦称七弦琴,或丝桐、绿绮等,因缚弦七根又称“七弦琴”。琴体由面板和底板胶合而成,形狭长。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徽”。唐朝诗人刘长卿诗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其“七弦”指的就是古…
类别:琴棋书画 标签: 作者: 日期:2011-06-19 20.22.59